茶葉學堂

摘採:

    採摘是用食指與姆指挾住葉間幼梗的中部,藉兩指的彈力將茶葉摘斷,採摘時間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前較佳,不同的茶採摘部位也不同,有的採一個頂芽和芽旁的第一片葉子叫一心一葉,有的多採一葉叫一心二葉,也有一心三葉。

日光萎凋:

    鮮葉採回家或入工廠後,應立即攤開散熱,以免茶菁因悶熱而變成「死葉」,萎凋目的是使茶菁中的水份適度蒸發,減少細胞水份的含量,使鮮葉柔軟,以便在室內萎凋時,使細胞中的成份,尤其是兒茶素類,進行物理消水及化學醱酵的變化。

    將茶菁平均分攤在布幕上,讓每片葉子都能受到最直接的陽光照射,此時的日曬溫度以3040間較恰當,萎凋時間由1030分鐘不等,因應陽光強弱而定,陽光強時則萎凋時間短些,弱時則時間長些,如果溫度過強,則通常不讓茶菁直接曝曬於陽光下,以免曬傷而變成了死葉。因此,萎凋的過程中,須經常觀察茶菁的變化,以決定其萎凋的程度。

室內萎凋及攪拌: 

    鮮葉經日光凋萎後,細胞膜的半透性已遭破壞,於是葉內開始進行化學及物理變化,然後移入常溫的萎凋室繼續萎凋。

  室內萎凋連帶攪拌的程序同時進行著,攪拌是用雙手執茶,微力翻攪,使鮮葉因相互摩擦而破壞葉緣的細胞,這樣空氣才易於進入葉肉細胞內,以促進醱酵作用,而翻動攪拌的動作也有助於茶葉的水份平均地蒸散。 

炒菁:

    炒菁的目的就是以高溫來破壞酵素的活性,抑制茶葉繼續醱酵,以免使香氣完全散失;而保有半醱酵茶類特有的香味。

  同時,也因炒菁時葉中水分的大量蒸散,使葉質變柔軟,以利於揉捻成型及乾燥的處理。

揉捻: 

    使其滾動並形成捲曲狀,由於受到揉壓,把葉細胞揉破,並揉成捲曲的樣子,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擠出而粘附於表面,因為不揉破葉細胞,茶的成分不容易沖泡出來;如此在沖泡時便可很容易地溶解於茶湯之中,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樣。

  揉捻的輕重也塑造了茶不同的風味,輕輕一揉便罷的茶,茶性顯得比較年輕活潑,重揉的茶,茶性會變得比較老成持重。所謂「重揉」就是揉捻的時間長,而且施以比較重的壓力與較高的溫度。 

再乾:

    經過反反覆覆的過程以及經驗與技術的結合,乾燥是製作成品的最後一個過程,利用乾燥機,使茶葉烘乾至茶葉乾燥93%95%,再以焙茶機烘焙,降低茶葉水份,提高茶湯品質並去除菁味及苦澀味,如此才能使茶葉品質穩定且易於保存,經過如此繁雜手續即為成品。

  乾燥是利用乾燥機以熱風烘乾揉捻後之茶葉,通常為了能使內外乾燥一致,常採用三~四次乾燥法,先使其達到七、八成乾燥,然後再進行第二、三和四次的乾燥使其含水量低於百分之四,利於貯藏運銷。

Tel     (04) 25261607

Tea茶葉

品味好茶
這就是人生最大的樂趣...